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国际企业管理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管理还有较大差距,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近年来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企业联合会2004年初的全国企业管理调查显示,24.84%的企业尚未改制,29.41%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尚未改制,29.41%的企业正在改制中。即使企业已经改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比例仍然过大,达到56.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到6.64%。
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滞后,模式单一。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仍有56.2%的企业,无视产品、市场、规模等内外部因素发生变化的客观情况,仍采用以前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组织层级多、领导机制僵化、信息传递不及时的现象依然普遍。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涉及企业间关系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企业中很少使用。只有13.06%的企业实施了战略联盟,6.61%的企业采用了虚拟经营,11.97%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3.企业对员工自身发展重视不够,员工素质不容乐观。
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将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兼顾员工发展,尽可能考虑员工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双赢”格局。这也是中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软肋。调查显示,仅有15.98%的企业有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并能按计划正常实施;42.21%的企业有与经营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并能按照规划正常实施。这说明,目前企业管理仍然是以经营目标为主,而对个人目标考虑较少,两者都不够。
4.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的阶段。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靠经验指挥,许多问题由“一把手”决定。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随意性很大,质量管理标准不高,制度规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根本无章可循。
5.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调查显示,高达51.36%的企业认为自己只是在初步形成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营者收入水平低;第二,运营商和员工的收入差距不大。总经理收入低于职工平均收入3倍的企业占48.94%。第三,在运营商的收入结构中,长期收入占比过低。只有14.52%的高层管理者有长期激励收入(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权等。).
6.企业管理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深度还非常有限。调查显示,除财务管理(48.67%)和库存管理(28.67%)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比例相对较大外,企业在经营决策、研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和电子商务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比例均未超过20%。只有12.27%的企业在所有经营管理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
7.主导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品牌知名度低。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企业R&D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差。缺乏品牌建设,调查显示,R&D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1%的企业占49.77%,占1% ~ 3%的企业占30.08%,超过5%的企业仅占6.92%。只有3.46%的企业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5.28%的企业主导产品核心技术仍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只有3.94%的企业产品为国际名牌产品,而没有品牌、只有代工企业的企业占25.66%。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在3 西格玛左右,服务流程和交易流程还更低。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一定的基础。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引入六西格玛需要在加强基础管理方面补课,所以任务会更艰巨,路会更长。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跟上世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六西格玛黑带如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