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缺陷,企业经营者设立质量目标,限制产品不合格率,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质量控制。
这是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措施,其基本方法是判别检验。当发生客户对质量的投诉时,很多管理者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增加检验力量,逐级检查质量,旨在发现缺陷,消除不合格产品。这样虽然节约了客户,但是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随着不合格产品的不断生产,由此产生的浪费并没有减少。歧视是事后补救的消极方法,只能发现缺陷,不能减少缺陷。
美国的休哈特博士将统计学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创了控制图,通过对样本信息的连续抽样、检验和统计运算来评价当前过程的质量状态。当状态出现偏差时,操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然后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恢复正常的生产过程。这项技术被称为“统计过程控制”或SPC。由于它引入了归纳统计,采用了“信息反馈”技术,与检验质量控制相比,可以更早地发现缺陷,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因此被称为质量管理的革命性变革。然而,SPC也有局限性:
(1)毕竟控制图只是在发现不良品后才得到信息反馈,实际上是承认了不良品的存在。虽然可以通过调整过程维持原来设定的不良率,但是无法阻止不良。
②控制图基于统计学原理,客观上存在误判风险。许多产品制造商引入了SPC技术,有效地将产品不合格率从10%左右降低到1%。但长期徘徊在这个水平,无法进一步降低。
不合格的产品毕竟只是偶尔的少数,但对于不幸的消费者来说,他们遇到的是百分之百的不满和失望。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美国1%的缺陷率,意味着每小时有2万个邮件投递错误,每天有15分钟不安全的供水,每周有5000次不成功的操作,每月有7个小时的停电,每年有20万个错误的药品。这样的质量水平能容忍吗?
怎样才能杜绝缺陷?这个问题困扰创业者很久了。当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确保安全时,如果我们试图从缺陷的原因入手,采取预防措施,有时会产生令人惊讶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电源线或电缆接反会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仅靠说明、提示和警告不足以防止事故发生。但通过重新设计电源插头和插座,对仪器设备的电缆接口采用特殊形状,可以有效防止电路接反,即使盲人使用也不会出错。理想的现场质量控制应该是无缺陷的,防差错为我们提供了及时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
上一篇:如何用行动去减少波动源
下一篇: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六西格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