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六西格玛管理文化的冲突
六西格玛管理诞生于摩托罗拉,发展于通用电气。它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或企业管理模式。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必然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冲突不仅仅是一套管理模式或方法的冲突,更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深层反映。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影响,为中国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提供启示,从而提前预防和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冲突和风险。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想用中西文化的差异来解释中西现代化的不同结果。文化理论家把中国的落后归因于中国的文化特点。虽然有失偏颇,但文化理论家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它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了自省、内寻的道路。这种文化追求的结果是一系列关于如何“为义、为诚、修身、养性”的伦理观念和规范及其在治国、保和等社会活动中的实践学习物化。因此,伦理和实际应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
西方文化起源于欧洲。在古代,欧洲人注重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上贸易、海上运输等商品经济。古希腊罗马发展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古代欧洲经济的一大特征。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交换所需商品,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这种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欧洲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一开始,西方文化就一直在寻找外部世界。古代欧洲人向外看,计算这种寻找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了自然科学。而“商品经济生而平等”,给欧洲文化带来了平等民主的理念。所以西方文化重在科学和民主,西方文化的两大成就就是科学和民主。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种根本不同的体系。它们是与历史发展同步出现和发展的两种文化体系。那么,中西文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对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企业的推广会有什么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差异,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中差异对六西格玛管理的影响。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分析
1.中国传统安静与西方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主张天人合一,即寻求人与周围环境、自然的和谐。这使得儒家思想强调静和动。老子是与儒家相抗衡的道家的创始人,他对哲学本体论和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他还得出了“静为狂躁之君”的结论,即静主宰、支配运动,而佛教强调静的重要性,主张以禅定的方式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派别。中国古代人都遵循着“以儒治天下,以道修身,以佛养心”的生活模式,所以他们对主体性和宁静的观照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强调体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提出“火”和“逻各斯”理论后,提出了“万物流动,万物变化”的能动概念。他生动地说明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在随着湍急的河水不断地运动、变化、产生和消亡。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戈齐尼通过观察和数学计算提出了“太阳中心论”,明确否定了“地球中心论”,从而把西方文化的运动观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六西格玛管理的影响
纵观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的六西格玛管理,是基于运动的思想,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发展。它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必须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不断发现组织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达到完美。而企业往往基于人性的E莱来建立企业管理原则,以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严格规范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有序工作,积极管理,防止失误,这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的企业文化建立在静态的、平等主义的、先天良好的、模糊的、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对六西格玛管理的推广有很多不利影响,可以概括为:
1.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还是刻薄、保守、不张扬、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他们缺乏的是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会与六西格玛动态变化的想法和改进活动相矛盾。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干部是“双刃剑”,他们既是变革的主要推动者,也是变革的抵制者,因为企业变革一般首先触及的是干部的利益。
所以不同的人会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对六西格玛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干部会努力推动变革。但是,会有一些人对六西格玛持观望态度,甚至会有一些干部站出来反对。这是目前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企业一旦选择导入六西格玛管理,首先要让干部参与“六西格玛倡导培训”,提高他们对六西格玛管理的认识,统一思想,减少后续推广中来自部分干部的阻力和阻碍。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挑战。
2.六西格玛管理学以奋斗的思想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用运动和奋斗的观点看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一切以客户为导向(六西格玛管理第一原则),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发现组织中不符合客户要求的问题。从流程出发,可以跨越部门之间的界限,有些问题甚至需要追溯到上游的供应端,理性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无论在哪里,都要尽力从源头上消除,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客户的质量。
中国传统的“礼和为贵”思想是人情重,遇事尴尬,为人和善,无原则。以前他们只注意改造自然,不注意认识自己去战胜它们。虽然我们也知道组织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时候,有些人因为害怕伤害人的感情,害怕或者不愿意正视矛盾和问题。因为一旦正视问题,就意味着否定当前的一些做法。正视矛盾,挑战自己,挑战别人。要改变和解决那些问题,难免伤和气。所以推进六西格玛会打破和谐,挑战过去,否定自己,突破创新。这是我们的第二个挑战。
3.六西格玛管理是基于非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看的是问题视角和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工作的质量,不仅看平均水平达到多高,还看标准差σ有多大,σ水平如何(这是六西格玛基于统计的管理),从而看到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工作的一致性或波动性,这代表了组织的管理水平。但由于中国几千年崇尚平等的文化,凡事总看总体水平(即平均水平),不注重波动的控制和提高。所以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对我们的理念和习惯提出了挑战,即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水平,还要关注标准差σ和波动性,提高团队工作的一致性和产品服务的稳定性。这是我们的第三个挑战。
4.六西格玛管理是建立在典型的西方邪念基础上的科学、系统、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约束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使每个人都能够进行系统、有序的持续改进,防止失误,积极管理(这是六西格玛管理持续改进的特点)。这一点在六西格玛管理的六大原则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理性对待问题,对犯错的人毫不宽容。目的是改善问题,提高组织中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这应该是我们的第四个挑战。
5.中国人经常用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的粗放管理与六西格玛的精细化管理和用数据说话有冲突。六西格玛,这种基于西方逻辑思维模式的管理,主张一种量化、精确、系统、符合逻辑的管理(这是基于用事实说话数据的原则),强调以数据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通过数据揭示问题,利用统计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根据事实做出决策。
因此,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中,要求统计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过程控制、绩效评价、数据分析等。包括实验设计、方差分析、假设检验、控制图、抽样检验等技术。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和技术的管理哲学。推广实施六西格玛管理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