σ是一个希腊字母,在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正态数据的离散程度。它是评价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的一种统计量,称为标准差。目前在质量管理领域,西格玛、平均值和容差通常联合使用来表示质量控制水平,即在允许偏差范围的一半内,可以容纳几个标准差(六西格玛提及过程西格玛水平指标准差的个数)。如图,如果严格按照统计学中的定义,过程用3西格玛表示。如果是6西格玛 level,则表示产品不合格率不超过0.002ppm,即每生产100万个产品,不合格产品不超过0.002个。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生产加工过程中会有1.5σ漂移(经验推断值),我们通常指的是4.5σ(负1.5σ),此时的不合格率仅为3.4ppm,接近零缺陷水平。
20世纪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质量管理的理念,并多次邀请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和朱兰到日本传授质量管理的理念。同时,日本组织认真学习,开拓实施,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产品凭借过硬的质量从美国人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与日本机构的竞争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相继失去了收音机、电视机和半导体等市场,1985年公司濒临破产。面对残酷的竞争和严峻的生存形势,摩托罗拉得出了痛苦的结论:“摩托罗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产品质量比日本制造的同类产品差得多。”公司高层领导决定向日本公司学习,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当时按照休哈特的理论,质量水平达到3 西格玛最经济科学,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企业普遍以3 西格玛水平作为追求目标。为了减少质量波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摩托罗拉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将产品质量控制在6 西格玛的水平,这就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由来。
目前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已经演变为基于统计技术的过程和产品质量改进方法,演变为组织追求更高管理水平的思想。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企业成本,强调企业要从经营和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经营的各个领域追求“无缺陷”。六西格玛管理将企业的注意力同时聚焦在客户和企业两方面,无疑会给企业带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不良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投资回报率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