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某综合三级医院先后出台了药品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残留药物控制等相关规定。在剩余药品管理方面,制定了备用药品清单、基数和监管措施。然而,去年,残留药物的数量仍在150万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药物残留?流通中残留药品有哪些风险?如何控制风险的发生是基于FMEA:防患于未然、设置障碍、降低风险的特点与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一致的。
一.审计步骤
1.确定剩余药品的品种和科室分布:用Excel表格对剩余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金额、类别、科室分布进行排序:结果剩余药品共有176个产品规格,共计152.3万元。儿科剩余药品最多,外科系统剩余药品多于内科系统。剩余前20名药物占总量的65%,包括雾化药物1种、小溶剂1种、抗凝药物1种、平喘药物1种、抗病毒药物3种、抗生素13种。按剩余量列示的剩余药品名称详见表1:
2.选择一个与剩余药物风险管理相关的团队进行头脑风暴:
组织药学部、住院部药学部、医务部、护理部、儿科、内科(外科)主任及护士长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药物残留原因。
2.1绘制剩余药品管理流程图
2.2找出残留药物管理不力的后果
有些药品字迹不清,看似和听得见的药品很难或疏于检查,容易出现用药错误。
增加患者用药成本,增加医保资金压力,影响医保资金结算,增加药品比例。
过期变质药品处置不规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药物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药物流失。
增加管理成本。
第二,审计建议:设置障碍,改变流程,控制风险。
1.建议管理不要一刀切,根据科室性质调整管理制度,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服务第一线为基准,延长停药期,保障小品种使用。
随着医院的发展,临床科室越来越多,楼层分布越来越广。住院药房的收药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建议各住院楼设置住院药房,主要提供非批量药品供应。或者,提供支持服务,支持服务中心将为各科室提供单班次、非批次用药,确保科室对残留药品管理的合规性。
3.建议对小剂量儿童设置“一天服全药”,通过信息系统计算儿童每日使用的总剂量,合并生成药品数,而不是按照使用次数生成药品数,例如重组人干扰素a-2b注射液规格为1ml/片,医嘱为0.5ml雾化吸入Bid时,可以合并一种药品生成药品数,当然也要考虑用药期间的消耗。
4.信息系统设置了“更换药房”的流程,增加了剩余药品的虚拟配药功能,减少了科室的实物库存,住院药房不接受已经发放的药品回收。
5每年盘点余药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之于救灾、义诊、扶贫、“三无患者”和真正负担不起医疗费用的患者。
上一篇:QFD质量功能展开8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