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在过去称为工序能力,现在的6σ管理中也有人将其称为流程能力。
过程能力指过程加工质量的能力,它是反映过程可变性的数字,或者是衡量过程加工内部一致性的数值。
过程能力取决于工艺因素6M,与公差无关。与公差相关的是过程能力指数。
PC是反映工艺加工精度的数值。精度值越小,加工能力越高。所以PC的价值越小越好。
过程能力不同于生产能力,过程能力是反映过程可变性的数值,而生产能力是指过程加工量的能力。
二、过程能力指数
公式中TU和TL为产品的公差上下限,T=TU-TL为公差范围(公差带),σ为质量变异的标准差。过程能力指标的计算要求质量特征值x服从正态分布N(μ,σ2)
CP值越大,工艺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能力越高;CP值越小,工艺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能力越低。
CP的值不仅与过程能力PC=6σ有关,还与公差范围t有关,公差范围用过程能力。对于相同的过程能力PC,公差范围t越大,CP值越大。
公差范围t由各种标准给出,提高CP值的唯一途径是减小变异σ。过程能力指数不能通过增加公差范围来改善。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必须在过程的稳定状态下进行。
过程能力指标适用于质量过程的测量值,而过程能力的质量测量值是用单位产品缺陷的数量(百万)来衡量的。
以上过程能力分类针对传统行业的3σ质量标准。目前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失败,最终失去客户。
三、计算单侧过程能力指数
单边过程能力指标的计算仍要求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公式中的μ是质量特征值x的平均值。
只有公差上限的产品质量特征才称为“低质量特征”,如噪声、功耗、生产成本、时间、服务投诉次数等。
只有公差下限的产品质量特征称为“旺达质量特征”,如产品寿命、抗压强度、企业利润、服务客户数量等。
双边公差产品的质量特性称为期望质量特性,如产品的长度和重量、员工的工作时间等。生产中心与规格中心的错位称为生产中心的漂移。
公式中ε=丨μ-M丨是生产中心与规格中心M=(TU+TL)/2的中心漂移量,也称为偏移量。k=2ε/T称为偏移度。
当μ=M时,CPT= CP
当μ≠M时,CPK=CP
生产中心与规格中心的漂移反映了生产的系统误差,生产的变异反映了生产的随机误差。产品质量的变化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叠加。
经验表明,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生产过程稳定时,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中心漂移可以保持在1.5σ以内。漂移过大表示异常变化,通过实施过程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一般只需简单调整生产工艺,就可以重新调整到1.5σ以内。然而,作为过程改进内容和质量管理核心内容的变异σ却很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