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势头越来越高,但理性分析和处理动力电池污染的呼声却淹没在狂热的浪潮中。当电动汽车早期报废开始不断增加的时候,现在也有少数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东方证券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7年,新能源汽车带动上游动力电池大规模出货,累计出货超过85GWh。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至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报废总量将达到12万至20万吨,到2025年,总量将超过75万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与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相对应,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不成熟,行业鱼龙混杂。如果大规模废旧锂离子电池处理不当,不仅会浪费大量宝贵资源,阻碍行业可持续发展,还会成为生态环境的重大隐患,危害公众健康。
如前所述,TRIZ认为必须系统地对待问题,有用功能和有害功能并存是产品的常态。让我们用上面的TRIZ观点来分析汽车动力电池的问题。
如果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动力电池在制造、使用、报废、拆解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污染。制造和报废两个环节很明显,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只看电池使用阶段隐含的污染。
很多人认为电池“零排放”,使用安全。真的是这样吗?电池需要经常充电。带电的电从哪里来?它来自不同的发电厂。中国发电主要依靠什么技术?70%依赖煤电。烧煤有污染吗?当然有。
从TRIZ的角度来看,如果把动力电池看成一个技术系统,充电桩就是动力电池的超级系统(即系统外有交互的技术系统),电厂就是充电桩的超级系统,煤粉就是电厂的燃料。所有的技术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说烧煤产生的电(包括烧油、烧核燃料棒等)当然是不合理的。)没有污染。那么,汽车动力电池的“零排放”肯定无法成立。不幸的是,这个行业几乎没有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用这种观点来分析和看待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经过一点TRIZ发明方法论的培训,有一点技术系统概念和基本分析能力,这些低级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上一篇:TRIZ的40个创新原理应用实例